自考《教育心理学》考点复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根据课本复习,为了更好地提高备考效率,扎实学习知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考《教育心理学》考点复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态度与道德的形成
第一节态度与道德的本质及其关系
(1)态度
1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和影响个体行为选择而形成的内在准备或反应倾向。
2物质:
①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准备,而不是实际的反应本身;
②态度决定一个人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③态度是由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3态度结构
①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品德
1定义:它是社会公德在个体中的体现,是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事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物质:
①它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一个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将个人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它是认知与行为的统一。
3心理结构:
①道德认知——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
②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情感
③道德行为——品德(技能、习惯)的重要标志
(3)态度与道德的关系
1相似性:本质相同,结构一致
2区别:
①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
②价值内化程度不同:态度分为五个层次(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表征);道德是价值表征时的稳定态度。
第二节是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道德发展阶段论
1论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瑞士皮亚杰)
①10岁以前,他律
②10岁以后,自律道德
2论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困境故事法)
三级六级
①先俗阶段:刑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②习俗层面:寻求认同取向阶段和守法取向阶段
③后习俗层面:社会契约取向阶段与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的发展是自律的,是言行一致的
①道德信仰与道德理想的形成
②自我意识增强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渐巩固
④道德结构更加完善
2从动荡走向成熟的道德发展
①初中道德发展是动荡的
②高中德育发展趋于成熟
第三节是态度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
(1)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合规→识别→内部化
(2)影响态度和道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社会风气、同龄人群体)
2内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刻板印象、道德认知、个体其他因素)
第四节良好态度和道德的培养
1有效说服
2树立一个好榜样
3使用团队参与
4价值判断:选择阶段→欣赏阶段→行动阶段
5给予适当的奖惩
最新文章
- 深圳自考本科专业有哪些?哪些是热门专业2020-12-17
- 自考本科和函授本科的区别是什么?2020-12-17
- 深圳自考专业分为哪几类?都有哪些专业2020-12-17
- 深圳自考流程怎么样2020-12-17
- 深圳自考现场确认报名点在哪?怎么报名2020-12-17
- 专科以下学历如何专本套读?2020-12-15
- 深圳专升本选择哪种提升方式好?2020-12-15
-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难吗?2020-12-15
- 在深圳提升自考本科学历有什么条件要求?2020-12-15
- 初中学历是否可通过深圳自考继续提升学历?2020-12-15

热门文章
- 自考高升本拿毕业证难吗?2020-09-15
- 自考大专怎么才能毕业?2020-09-24
- 自考复习如何做到及时评估?定期复习防止遗忘2020-09-24
- 自考英语专业前景怎么样?有哪些课程?2020-09-15
- 自考本科文凭多少钱能买到2020-10-10
- 2020年热门的专插本专业2020-09-10
- 过来人谈谈自考本科容易拿证吗?2020-11-04
- 深圳自考本科考试要注意什么?2020-09-30
- 自考记忆类科目要如何学?有什么方法能学得更好2020-10-09
- 自考中专升大专需要考多少门?2020-09-07